北京:丰台区116座公园变身“立体教科书”
“我们的校园没有围墙,我们的课堂在蓝天下!”城市空间成为无界校园,公园绿地化身立体教科书,一场名为“乐学公园”的变革正在丰台区生动上演。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宛平教育论坛上,“乐学公园”发布课程建设指南,标志着该项目迈入课程标准化、体系化实施的新阶段。
第三届宛平教育论坛以“数智驱动教学变革,素养焕新教师未来”为主题,搭建“政策-实践-技术”深度对话平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的教育要打破校园围墙,让公园、场馆、企业成为“行走的课堂”,实现教育场景的重构与教育生产力的解放。他充分肯定“乐学公园”的创新实践,正是丰台区推动“新域新质教育”探索的生动体现。
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阐述了区域的系统谋划。他表示,丰台教育传承着百年宛平“兴学报国”的精神血脉,将“乐学公园”定位为以“小切口”撬动未来教育的系统性探索,旨在实现五育融合从理念到实践的重构,推动治理机制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型。
“乐学公园”是丰台区以“教育+公园+治理”创新模式发起的教育生态革命。该项目通过将城市公园转化为“新域课堂”,把“绿水青山”变为滋养学生新质成长的教育资源,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今年3月,随着《丰台区创建乐学公园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丰台区116座公园系统化变身“立体教科书”,构建起“乐学园地、乐学公园、精品基地”三级网络。14个部门与50人专家库协同共治,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新格局,成为“新域新质教育”的生动典范。
活动现场发布《丰台区乐学公园课程建设指南》。该指南确立以“五育融合”为基底、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框架,并创新推出“3+X”课程体系。该体系由“湿地生态”“城市农耕”“古建密码”三大基础模块与若干自选项目构成,精准对标生态、劳动及人文科技素养的培养。目前,丰台区已开发超130门跨学科课程,开展超300场实践活动,参与学生逾5万人次。 苗木网
                        
                        
                        
第三届宛平教育论坛以“数智驱动教学变革,素养焕新教师未来”为主题,搭建“政策-实践-技术”深度对话平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的教育要打破校园围墙,让公园、场馆、企业成为“行走的课堂”,实现教育场景的重构与教育生产力的解放。他充分肯定“乐学公园”的创新实践,正是丰台区推动“新域新质教育”探索的生动体现。
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阐述了区域的系统谋划。他表示,丰台教育传承着百年宛平“兴学报国”的精神血脉,将“乐学公园”定位为以“小切口”撬动未来教育的系统性探索,旨在实现五育融合从理念到实践的重构,推动治理机制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型。
“乐学公园”是丰台区以“教育+公园+治理”创新模式发起的教育生态革命。该项目通过将城市公园转化为“新域课堂”,把“绿水青山”变为滋养学生新质成长的教育资源,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今年3月,随着《丰台区创建乐学公园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丰台区116座公园系统化变身“立体教科书”,构建起“乐学园地、乐学公园、精品基地”三级网络。14个部门与50人专家库协同共治,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新格局,成为“新域新质教育”的生动典范。
活动现场发布《丰台区乐学公园课程建设指南》。该指南确立以“五育融合”为基底、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框架,并创新推出“3+X”课程体系。该体系由“湿地生态”“城市农耕”“古建密码”三大基础模块与若干自选项目构成,精准对标生态、劳动及人文科技素养的培养。目前,丰台区已开发超130门跨学科课程,开展超300场实践活动,参与学生逾5万人次。 苗木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