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苗木网 > 热点资讯 > 新闻动态 >  全球TOP50为何青睐北京这座“公园”?

全球TOP50为何青睐北京这座“公园”?

发表时间:2025-10-27 10:06:41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   【】【】【
上周末,阿斯利康第6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和美敦力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纷纷在京启用。同一时间,强生亚洲首个科创中心、GE医疗中国首个影像设备创新孵化器、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全产线研发中心总部等也宣布落地北京。

这些知名跨国公司的落脚地都选在了一座“公园”——位于北京南五环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自去年启动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已经吸引了辉瑞、拜耳等十多家国际医药巨头,这些公司几乎都位列全球前50名,甚至是全球前10名。

“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阿斯利康,多年稳居全球药企TOP10。刚刚启用的研发中心里,一幅全球研发版图格外显眼。这上面,有美国波士顿、英国剑桥、瑞典哥德堡,还有刚刚标注上去的“中国北京”。

今年3月,阿斯利康签约北京,宣布投资25亿美元建设第6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高标准产业化项目。仅过6个多月,这座研发中心就建成启用。阿斯利康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直言,全新的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将依托北京世界领先的科学生态系统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加速推进新一代创新药物的研发。

“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代表着中国的研发力量。”阿斯利康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负责人何静说,北京丰富的高校资源、临床资源、人才资源对药物研发中洞察疾病、理解临床需求有很大帮助。

北京有医疗机构1.2万家,其中三级医院132家,全国最多。从方位上看,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的15公里半径内覆盖了同仁医院等16家三甲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医学优质院校。园区所在的北京经开区更聚集了超5000家生物医药企业,构建起从研发、生产、服务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创新生态形成“引力场”

摊开地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是北京五环一带最后一块完整的产业发展区,也坐落于首都新时代发展的“未来轴线”上。这一关键区域备受各方关注,此前参与规划方案征集的全球知名事务所、设计院就有62家。

去年,园区建设正式启动,约5.5平方公里的区域分设总部聚集区、研发转化区、医工融合区、医药智造区,满足企业从研发、中试到大规模生产各环节的空间需求。绿地占园区面积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营造出在公园中工作、生活、休闲的新空间。

这座特殊的“公园”也让何静想到了美国波士顿和英国剑桥。她坦言,这里集合了这么多跨国巨头和新兴药物公司,聚集成“场”,就好比波士顿和剑桥区域内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可以对单一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场”的引力正在释放。去年礼来、辉瑞、美敦力等医药巨头以及首药控股等本土创新企业签约后,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今年又迎来多家跨国企业。几乎每个项目上都贴着“首个”“最大”这样的标签:强生计划建设亚洲首个科创中心、亚太地区最大医疗器械培训中心、全球心电生理应用及培训中心和强生中国数字创新中心;GE医疗拟建立全球第二大医学装备研发中心、中国首个影像设备创新孵化器;飞利浦则将建设全球第二大全产线的研发中心总部以及中荷-中欧国际学术中心,共建医师培训中心。

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刚刚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都格外在意创新生态,这也恰恰是“公园”的长处——全国首批投资规模最大、唯一聚焦生物医药制造的中试基地已落地,可提供数据、算力、靶点发现、受试者招募、真实世界研究等共性服务能力;上个月刚刚揭牌的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京津冀分中心,将提供就近审评,深化审评审批改革,提升区域药械企业创新效率;生命健康产教融合基地则联动高校、医院与企业,推动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国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则依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医院,加快前沿科研发现、创新药械研发、创新方案落地。

全流程服务助力企业成长

一款新药的诞生往往要面临“三个10难题”:10年研发周期、10亿美元以上投入和只有10%的成功率。“政府部门的高效工作能够显著缩短从靶点到验证,再到上市的过程。”何静说。

看到了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北京早早启动布局,让“公园”除了高质量“硬件”,还有高标准“软件”——集创新优势、政策优势、监管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于一体。

“企业在这儿可以一站式获得从源头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药品上市指导等全流程支持,这是吸引企业落地的最大原因之一。”北京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副局长王展硕说。

但一块功能区的崛起需要政策、科研、医疗、金融、服务等各种要素深度融合。为此,市、区两级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今年,北京提出深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试点将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经开区设立50亿元规模的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专项基金、20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基金、10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并购基金,为企业注入资本动能。

按照规划,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到2027年将实现功能布局初步成型,医工融合区的高校、医院等主体设施基本建成;到2030年主体功能区将全面建成,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合作枢纽、人才创业的首选之地、人工智能赋能医药行业的示范区域以及医药政策改革的先行区。 苗木网
责任编辑:
01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