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公园消费新场景 深圳老公园有了新玩法
市民游客在园博园新店坝坝茶中观看表演。

开在园博园庭院中的素食馆,吸引市民游客来此聚会。
走进客家新居小院慢悠悠喝一碗坝坝茶,来到庭院中的素食馆感受美食与书法艺术的交融,步入花开如瀑的岭南园林拍一组古风照片……
这样的场景不在商场,不在景区,而是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以下简称“园博园”)。近日,深圳公园商业探索再迈出重要一步,开园21年的老公园——园博园焕新,迎来“五店齐开”,与园内的一座座园林庭院相得益彰。这批新业态在带来游园新玩法的同时,拓展出公园消费新场景。
通过“运改维”重现园林经典
消费场景悄然进驻公园,这样的变化从何而起?追溯园博园的发展轨迹,可以洞察深圳公园革新的逻辑。
据介绍,深圳园博园曾是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地,高标准建设了多处荟萃中外园林特色的景点,2004年9月,园博会开幕,2005年4月闭幕,大部分参展景点被保留下来,园博园转型为市政公园,成为园林景观大观园。
随着时间推移,园内部分建筑逐渐老化破损,有的因存在安全隐患不得不封闭起来。再加上人们对公园的功能需求日益多元,园博园门庭逐渐冷落。
如何让这处曾经的城市生态园林经典之作焕发新生?
2024年,深圳推行公园“运改维”(商业运营+改造提升+维修养护)一体化改革试点,园博园作为首个试点项目,自2024年7月由中标企业特区建工园林集团开展。一年来,修缮改造多处残损景点,激活低效空间,以“园子+院子”的特色中式园林院落为载体,构建“自然园林式”文商体旅目的地。
园博园新开五家店均是活化利用、提升改造公园原本的老旧建筑、院落景点而来,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消费场景,兼具生态美感、文化属性与商业活力。商家看中公园稀缺且优美的园林环境来投资,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也说,“把院子都用起来了,更有生机了。”
园博园新开张的茶馆薄荷园·坝坝茶接连两天举办了“茶韵川风·奇艺夜”活动,川剧变脸、长嘴壶茶艺非遗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看。“让人眼前一亮,木桌竹椅、小桥流水,坐下来很安逸。”在园博园游玩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正好碰到表演,于是循声走进院子,他表示,这次来公园感觉变化挺大。
从单一“看风景”转向“玩服务”
顺应时代发展,深圳公园不断回应期待,从单一的“看风景”转向“玩服务”。2020年,深圳公园首次引进轻餐饮服务,大型品牌餐饮企业移动餐车进驻,填补了公园餐饮服务空白。2023年,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深圳公园开启“公园+”模式,频频“上新”书吧、市集、无人机外卖、自助咖啡机等,掀起打卡热潮。市民称赞,深圳公园不止好看,也越来越好玩了。
今年5月,《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实施,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公园事业,提高公园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新的商业业态相继在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等多个公园落地。
素食馆负责人黄云斌介绍,该店已有品牌效应,不少老顾客从宝安、南山过来。希望打造一个坐得住,有疗愈感的空间,吸引更多人来。“我们的价格很实惠,谁都可以来。”坝坝茶店长何美玉表示,店内除了售卖成都特色的盖碗茶,还计划开发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新品,定期举办非遗活动等。
据了解,公园运营方对引入商业划定了底线,拒绝私人会馆,坚持“公共”与“公益”属性,所有商户均划设开放共享区域并承担公益义务,引入平价自助设施,确保普惠性。 苗木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